中國聯合商報 記者 程宗良 實習記者 劉宇鑫 北京報道??11月13日,中國飛鶴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鶴”)登陸港交所,首日即破發(fā)。據了解,飛鶴此次IPO的定價為7.5港元/股,已經位于其7.5港元至10.0港元的定價區(qū)間下限。即便如此,依舊難逃開盤即破發(fā)的命運。
11月13日上午,飛鶴開盤以7.27港元破發(fā),跌超3%。后有所回升,最終收于7.44港元,較發(fā)行價跌0.8%。全天交易中,飛鶴股價最低點曾達7.06港元/股,較發(fā)行價跌了近5.9%。截至11月15日收盤,飛鶴每股報收7.43港元。
此次全球發(fā)售,飛鶴共計發(fā)售8.93億股,全球發(fā)售所得款項凈額約為65.64億港元。
首日即破發(fā)
2019年7月3日,熟知資本規(guī)則的飛鶴更新招股書,再度踏上資本之路。值得注意的是,此次IPO所募資金中,有40%將用于償還離岸債務,所占比例最大。除此之外,20%用于潛在并購,10%用于資助即將在2020年1月投入運營的加拿大金斯頓奶粉工廠,10%用于海外嬰幼兒配方奶粉和營養(yǎng)產品的研發(fā)活動,5%用于資助Vitamin World的擴張,5%用于市場推廣,10%用于一般營運資金。
事實上,此次赴港上市并非飛鶴首次進入資本市場。資料顯示,該公司2003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乳品企業(yè);2005年4月,飛鶴乳業(yè)成功轉板到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中小板市場交易,并停止在場外柜臺交易系統(tǒng)買賣;2009年將其股份由NYSE Archipelago Exchange轉至紐交所上市;然而由于美股融資成本越來越高,難度也越來越大,2013年7月,飛鶴乳業(yè)退市并完成私有化。
退市4年后,飛鶴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決定再次登陸資本市場,但是該計劃在2017年末暫緩。據報道,彼時飛鶴暫停上市計劃,是由于該公司在2017年末要以2800萬美元收購美國維他命世界零售保健業(yè)務。
飛鶴的招股書顯示,從2016年至2018年,飛鶴來自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收入由15億元增長至66億元,短短兩年時間內增長超過3倍,占總收入的比重也從42.6%升至64.1%,今年上半年進一步提升至66.5%。其中,超高端星飛帆系列更是以2016至2018年168%的收益復合年增長率拔得頭籌。兩年間的營收年復合增長率達到67.12%,凈利潤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36.64%,增速驚人。雖然仍保持較快增長,但營業(yè)收入增速出現明顯下滑。
此外,今年上半年,飛鶴連續(xù)上升多年的毛利率首次出現下滑。高端奶粉平均毛利率從2018年的76.5%下降到2019年上半年的73.5%。普通奶粉平均毛利率從2018年的62.7%,下降到2019年上半年的60.5%。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19年6月30日,飛鶴有息負債已達29.6億元,較2014年末增長逾4倍。但是,在大筆舉債之時,飛鶴的賬戶上仍擁有44.1億元的現金資產。其募資的40%亦用于還債,這樣的操作著實有些迷幻。
研發(fā)不足
飛鶴三分之一的營收都用在了廣告銷售上。反觀研發(fā)費用,真是少得可憐。
近三年,飛鶴的研發(fā)費用分別是0.14億元、0.15億元和1.09億元,2019年第一季度為0.3億元。以最新的營業(yè)收入計算,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的研發(fā)投入占經營收入比例分別只有1.05%和1.09%。據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2018年,中國全年人口出生率為10.94‰,同比下滑11.99%。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毫無疑問地影響了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的需求總量。2018年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規(guī)模比2017年減少了100億元,預計今年總容量將減少更多,到2020年將是嬰幼兒奶粉市場真正的寒冬。
逐漸減少的市場增量空間,意味著更加激烈的奶粉產業(yè)競爭。對于走高端路線的飛鶴來說,1%左右的研發(fā)費用確實有點寒酸。倘若飛鶴持續(xù)低研發(fā)投入,可能會使新品升級換代過慢,進一步影響飛鶴的業(yè)績,長久以往更是對企業(yè)的發(fā)展極為不利。乳業(yè)分析師宋亮稱,飛鶴的品牌力還有待提升。
由此可見,飛鶴在研發(fā)投入較少、品牌不夠強和人口紅利退去的情況下,只能依靠強大的銷售團隊,用燒錢的方式來打通渠道吸引消費者,然而這種方式又能夠支撐飛鶴走多遠?
而反觀另一家國產奶粉企業(yè)貝因美,從2015年到2017年,貝因美每年的研發(fā)投入都在4000萬以上,占營業(yè)收入的1.5%左右。直到2018年,由于業(yè)績下滑,出現虧損,研發(fā)投入相應的減少到了1600萬元,占營收的0.6%。
飛鶴的單品定價和營收規(guī)模遠高于貝因美,而研發(fā)的累計投入卻不及貝因美。實在讓消費者疑慮這樣的高端產品核心競爭力在哪?
履職盡責畫好奮進同心圓